【EP.53 針灸也能治療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是引起鼻炎最常見的原因,在台灣的盛行率約24-29%。症狀是鼻癢、 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等,且常伴隨眼睛癢及上顎癢,或因嗅覺喪失而影響食慾,有 些人會因鼻涕倒流引發夜間咳嗽。發作特徵為接觸過敏原時症狀加重,常見過敏原有 花粉、煙塵、空溫化學物質,除此之外氣溫變化也是誘發因素之一。藥物治療包括抗 組織胺、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類固醇、抗白三烯藥物。若保守治療效果不佳,也可考 慮手術治療,如下鼻甲切除術、電刀燒灼術等。

過敏性鼻炎,不喜服用藥物

10歲男童反覆鼻癢鼻塞約五年,天氣較悶熱時容易發作,發作時先感到口乾舌燥,接著鼻癢且呼吸有灼熱感,有時伴隨鼻塞、流濁涕、眼周癢,喉嚨癢伴隨乾咳等。環境較通風或喝水後症狀緩解。兩年前曾被西醫診斷敏性鼻炎,目前無服用其他藥物。對中西藥皆排斥。飲食喜辛辣刺激物及冷飲,飲水量少,情緒起伏大容易受刺激,大便質硬2-3日一行。平常較晚睡,時常超過十二點就寢。活動後常覺身體燥熱感,身高較同年齡男童矮小,切診脈浮數。

肺經風熱

案主受外邪所犯,風熱犯肺,肺主宣發,外合皮毛,邪氣束表,肺氣不能宣通,出現鼻塞打噴嚏情形。肺經伏熱上蒸,造成鼻咽處時有乾癢灼熱感、眼周有癢感,鼻時有濁涕。平常辛辣飲食,肥甘厚味傷脾,脾主運化,負責水穀精微的吸收、疏布和水液代謝的功能,脾虛則痰濁內生,造成鼻流濁涕。又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濡養五臟六腑和周身外,使肌肉豐盈、四肢健壯,為後天之本。脾虛則四肢不用,患者成長較為緩慢。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骨生髓,供給各器官熱能,腎虛先天稟賦不足,則身型較為矮小。

治療計畫

治法:疏通氣血,行氣散瘀

針灸治療:迎香、列缺、風池、曲池、合谷、足三里

迎香屬手陽明大腸經,功效為袪風通竅,理氣止痛,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 溝中取穴。配伍合谷、印堂,有宣肺通鼻竅作用,主治急慢性鼻炎;配地倉、四白、 陽白,有袪風活血通絡作用,主治面神經癱瘓,面肌痙攣。

列缺屬手太陰肺經,功效為止咳平喘,活絡通經,利水通淋,位在前臂橈側橈骨莖 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配伍風池、合谷、風門, 有疏風解表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感冒、頭痛項強;配照海,有降氣平喘利咽的作用, 主治咳喘與咽喉疼痛。

風池屬足少陽膽經,功效為平肝熄風,袪風解毒。位在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 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配伍後溪、大椎,可袪風止痛,主治頸項強痛; 配睛明、太衝、太陽,可明目止痛,主治目赤腫痛;配陽白、頰車、顴髎,可行氣活 血,主治口眼歪斜。

曲池屬手陽明大腸經,功效為清熱和營,降逆活絡。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當 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配伍合谷、外關,可疏風解表,主治感冒、咽喉炎;配 血海、委中、膈兪,可散風清熱、調和營衛,主治丹毒、蕁麻疹;配內關、陽陵泉、 足三里、崑崙、太溪,可溫陽散寒,活血止痛。

合谷屬手陽明大腸經,功效為清熱解表、鎮靜止痛,位於手背,第1,2掌骨間, 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配伍頰車、迎香,可通經活絡,主治頭痛、發熱、鼻塞; 配風池、大椎,可清熱涼血,主治皮膚搔癢。

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功效為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淵 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配伍脾兪、氣海、腎兪,可溫陽散寒、調理脾胃,主治脾虛 慢性腹瀉;配曲池、豐隆、三陰交,可健脾化痰,主治頭暈目眩。

鼻鼽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屬鼻鼽的範圍,鼽者,鼻出清涕也。《素問.脈解篇》:「所謂 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並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 腹腫也。」中醫理論認為鼻鼽的病因與肺脾腎三臟有關。風寒型症狀可見冬天鼻塞打 噴嚏頻繁發作、鼻流清涕量多、鼻搔癢較嚴重、頭痛惡寒、舌淡紅苔薄白,治宜辛溫 解表。脾腎陽虛型可見打噴嚏鼻搔癢、喉嚨癢乾咳、脾倦乏力、腰膝酸軟、耳鳴頭暈、 食慾不振、舌淡苔白等,治宜補脾益腎。肺脾氣虛型可見接觸風寒或異味時打噴嚏家 重、鼻搔癢、頭痛、氣短乏力、感冒難癒、食慾不振等,治宜益氣固表。

woman lying on bed while blowing her nose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