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84 好好咀嚼就能顧好腸胃-小兒便秘調理】

小兒便秘是兒科門診常見問題,臨床上可分為功能性及器質性兩大類,其中功能性便秘占了九成以上,剩下不到一成的多屬神經元發育異常或肛裂等異常所導致。患兒因需用力解便,時常導致肛裂出血,之後則因恐懼而哭鬧。西醫治療常用口服軟便劑或肛門栓塞劑,若藥物治療無效則需考慮是否開刀。

咀嚼訓練不足影響腸胃蠕動

1歲3個月男童,出生時以母奶、奶粉交替餵養,八個月時開始搭配果泥及蔬菜泥等,11月開始嘗試顆粒狀食物,但因患兒不喜歡咀嚼而改餵食靡粥並搭配水果。患者母親表示自從轉換為副食品後開始出現便秘,排便2-3日一行,質乾硬量少難出,服用軟便劑及使用浣腸劑後仍反覆發作。平常睡眠較差、怕熱、頭面部容易出汗。舌質色淡紅,苔薄白有津,脈診沉數有力,腹部按壓稍鼓,扣擊有鼓音。

陽明腑實證

患兒怕熱多汗,體質上肝氣有餘,有陽明及少陽內熱。且因排便不暢,導致情緒更易急躁發怒,加重少陽內熱。糞便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太長,質地更顯乾硬,日久成為陽明腑實證。患兒在改餵顆粒狀食品時,因尚未熟悉咀嚼的技巧而導致嗆咳,而後改為半流質飲食,此舉造成食團對腸胃物理性刺激不足,腸胃蠕動能力下降,大腸回收水分時間加長,導致糞便更乾硬。

中醫證型為陽明腑實,少陽陽明內熱,大腸津虧。治則為潤腸通便、養陰清熱。處方使用保和丸、大柴胡湯、甘露飲、桃仁、厚朴。兒童肝胃常有餘,大柴胡湯中黃芩和解少陽;枳實可瀉陽明熱結;芍藥緩急止痛;甘露飲潤燥滋陰;保和丸消積導滯;厚朴寬中下氣;桃仁潤腸通便。

大柴胡湯蕩滌實熱

中醫典籍對於小兒便秘敘述較少,針對小兒體質,《幼科發揮》提到:「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肝乃少陽之氣,兒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陽生長之氣?以漸而壯。故有餘也。腸胃脆薄,穀氣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育嬰家秘》:「小兒無知,見物則愛,豈能節之?」說明小兒不止脾常不足,也常因父母錯誤的餵養方式,導致飲食不節制而損傷脾胃,濕熱積滯化熱,進一步耗傷陰液,導致腸腑秘結不通。《諸病源候論・小兒雜病諸侯》:「小兒大便不通者,臟腑有熱,乘受於大腸故也。若三焦五臟不調和,熱氣歸受於大腸,熱實,故大便燥澀不通也。」針對陽明腑實者,可選擇大柴胡湯蕩滌腸胃積滯,為治少陽陽明合病之主方,對習慣性便秘患者療效頗豐。《醫方集解》:「少陽固不可下,然兼陽明腑實者則當下。」方中柴胡、黃芩和解少陽鬱熱;大黃枳實攻裡,瀉陽明熱結;配合芍藥安脾斂陰,止痛緩急。飲食建議應漸進式餵食高渣粗糧飲食、加強補充油脂、水分以潤滑腸道,並加強訓練咀嚼,以利腸胃蠕動。

woman drinking wine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com

探索更多來自 林易平中西醫師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