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7 手指麻痛針灸調理】

54歲女性右手拇指、食指、中指反覆麻痛約五年,疼痛麻木感陣發,症狀在執行持續性手腕動作時加重,騎機車催油門動作尤顯,將手垂下或甩動後麻痛減緩,睡眠因疼痛時常痛醒,一週2-3次,兩年前開始從事餐飲業後症狀加重,有時穿衣服扣紐扣動作也執行困難,西醫診斷腕隧道症候群並建議開刀,但病患想採取保守療法。手部精細活動較差,右手握力弱於左手,拇指外展較無力,右魚際肌萎縮。右手Tinel’s sign(+),Phalen’s test(+)。工作時常需維持掌區姿勢,右手前臂屈腕肌群緊繃,抽筋偶發。勞累時情緒不佳,個性較緊張難以放鬆,肩頸肌肉僵硬,脈弦緊。

腕隧道症候群

患者因長期手部勞動造成氣血運行不暢,日久造成氣滯血瘀,產生手指麻痛,肌肉活動度下降等情形。反覆勞損傷陰,經脈失於濡養,使得病人易有抽筋情形。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的一半麻木、魚際肌肌肉萎縮、以及對掌及精細活動受損等是腕隧道症候群的表現。將手腕彎曲不到一分鐘患者就出現了酸麻的情形,Phalen’s test陽性;輕敲手腕陰面的正中神經通過處,也產生了刺痛的狀況,Tinel’s test 也呈陽性,以上兩項理學檢查表現出正中神經的損傷。西醫建議執行腕橫韌帶切開手術,但病人除了手指麻痛無力外,前臂腹側肌群也時常緊繃酸脹抽筋,腕部的鬆解未必能根除手掌麻痛無力的情形,因此尋求中醫針灸治療。

針灸傷科處置

針灸治療:內關、大陵、八邪、阿是穴(魚際肌、掌長肌、橈側腕屈肌、肱橈肌)。

雷射針灸(4J):內關、大陵。

傷科手法:揉法、按法(魚際肌、掌長肌、橈側腕屈肌、肱橈肌)。

正中神經損傷

腕隧道症候群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病理疾病,它是由於手腕中的腕管被壓迫,使得中正神經被損傷所導致的。這種疾病通常發生在手腕的屈側,會導致手掌和手指的疼痛、麻木和刺痛感。腕管是由韌帶和骨頭組成的一個通道,當手腕受到壓迫時,腕管內的中正神經就會受到損傷。腕隧道症候群通常是由於長期重複性使用手部造成的。例如,長時間使用電腦或手機、裝配工作或重複的手勢。此外,一些因素也可能會增加患上腕隧道症候群的風險,包括年齡、女性性別、懷孕、肥胖和糖尿病等。腕隧道症候群的症狀通常包括手掌和手指的疼痛、麻木和刺痛感,症狀通常在夜間更加明顯。此外,手的力量和靈敏度也可能受到影響,並且可能會導致手指的運動困難。治療腕隧道症候群的方法包括非手術和手術兩種。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手腕支撐、物理治療和注射類固醇等,手術治療通常是當非手術治療無法緩解症狀時才考慮的選項。

body of water under blue and white skies
Photo by Matt Hardy on Pexe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