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少痰,口乾但喝多少水都沒用?呼吸不像以前那樣飽滿,喉嚨總是有卡痰的感覺,但又覺得咳不出來也吞不下去?原本沒有睡眠問題,但確診新冠肺炎後卻開始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好?以上種種都有可能是新冠肺炎確診後的後遺症所造成。
隔離期間的保養
心肺功能是否受到影響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以下提供幾個自我檢測的小方法,若有無法達成的項目則需多留意:
1.一分鐘登階數>80階。
2.30秒內可吞嚥至少6次。
3.憋氣可>30秒。
4.六分鐘行走距離大於500公尺。
新冠肺炎確診隔離期間,除了服用西醫給的症狀治療藥物或高風險者使用的抗病毒藥物外,也能透過中醫診療來減緩不適症狀,清冠一號對於急性期的熱性症狀(例如發燒、咳嗽、喉嚨痛、肌肉酸痛等)有很好的療效,針對不適合使用清冠一號的病患,中醫也能提供客製化的健保中藥給予幫助,有需求者可以透過網路視訊看診,方便又省時。
COVID-19感染一般症狀會在一個月內好轉,若咳嗽有痰時,可以使用圓唇吐氣法,將嘴打開呈O字型可以達到較佳的排痰效果。適度運動可以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及減少疲倦感,但運動強度宜適中(若運動時說話會吃力表示強度過高),若有心悸(自覺心跳加快明顯)則應暫停。充足的睡眠以及規律的作息能讓身體更快回到確診前的狀態。
10~20%確診者康復後會出現後遺症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因罹患新冠肺炎產生的長期影響稱為COVID-19急性感染後症候群或長新冠,定義為確診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3個月後,仍有無法以其他診斷解釋且持續至少兩個月的症狀,並通常對日常生活或身體活動功能造成影響。約10~20%的新冠感染康復者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
長新冠後遺症常見症狀包括全身倦怠,呼吸困難,肌肉痠痛、咳嗽、頭痛、關節痛、胸痛、嗅覺味覺的喪失、腹瀉等。而且可能會有腦神經系統、精神、心血管、腸胃等系統併發症。以腦霧為例,可能有注意力不集中、思考變慢、健忘、類似腦中風等症狀。最常見的後遺症是疲勞(接近三成)。風險部分男性高於女性,洗腎、有糖尿病或高血壓者也有較高風險,除此之外65歲以上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出現後遺症的比例接近27%。
中醫看長新冠及飲食建議
以中醫來看,新冠病毒感染屬於疫病範疇,病因爲感受疫癘之氣,病機特點有濕、毒、瘀、虛。中醫典籍中也有提到瘟疫後遺症如瘥後咳嗽、瘥後怔忡、瘥後不寐、瘥後昏沈等,皆是描述各種可能的後遺症症狀。新冠病毒感染時,急性期濕毒之邪流竄、困阻氣機,容易化燥傷津,恢復期主要機轉爲氣陰兩傷甚至陰損及陽。同時新冠肺炎本身濕邪黏滯的特質使其更容易病症纏綿難癒產生後遺症。
久咳不癒通常跟體質、飲食習慣有關。天生就有過敏體質的人,當換季或氣候或氣候乾燥時,環境溫度與濕度的改變也容易刺激肺部,產生想咳嗽的感覺。最好忌口食物有蔥、薑、蒜、辛辣、燒烤、炸物、菸、酒、咖啡等,因為會刺激呼吸道粘膜引發咳嗽。而甜點、糖果、餅乾、含糖飲料、冰涼水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質地比較黏膩,容易附著在咽喉,促使口鼻分泌物增多,容易生痰而引發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