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4 失眠辨證論治】

半數以上的老人們受失眠而苦,造成的原因有環境因素、自然衰老、疾病、組織生理功能衰退及不良精神狀態。在中醫的觀點中,將失眠稱為不寐、目不暝、不得眠等。心、脾、腎、肝等臟腑功能失調皆會造成失眠,其中心主血脈且藏神,脾統血,腎藏精且精血同源,肝藏血主疏泄,失眠主要可以分為幾種類型辨證論治:陰虛火旺、心脾兩虛、血虛肝旺、心腎不交、痰熱內擾、心虛膽怯、胃氣不合等。

心煩失眠-陰虛火旺

表現為手足心熱、口乾舌燥、心煩失眠,舌質紅苔少,脈細數。治療方式以清新降火、滋陰安神為主,常用的方劑有天王補心丹、黃連阿膠湯。

多夢易醒-心脾兩虛

可見多夢易醒、不易入睡、醒後難以再入睡,兼有乏力神疲、不思飲食、面色萎黃、口淡無味、心悸頭暈等,舌質淡白、脈緩弱。治療方法應安神養血、補益心脾,主要使用方劑為歸脾湯,隨症加減可用甘麥大棗湯、柏子仁、五味子、夜交藤、丹參。

難以入睡-血虛肝旺

症見多夢易驚、難以入睡,兼有易嘆息、胸脇脹滿、性情急躁易怒,舌質紅苔黃或白,脈弦數,小便赤。治療方法為疏肝安神解鬱,方劑使用酸棗仁湯加柴胡。肝鬱化火可使用丹梔逍遙散加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珍珠母、夜交藤等。

頭暈耳鳴-心腎不交

心煩不寐、煩熱盜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咽乾唇燥、男子遺精、女月經不調等。治療方式為交通心腎,常用方劑為六味地黃丸及天王補心丹,可隨證加減夜交藤、石菖蒲、遠志、合歡皮等。

頭重胸悶-痰熱內擾

口苦目眩、頭重胸悶、噯氣噁心、心煩失眠、痰多咳嗽,舌質紅,脈偏滑數。治療方法以養心安神、化痰清熱為主,使用方劑為清火滌痰湯及溫膽湯加減。

膽怯恐懼-心虛膽怯

表現為入睡後易驚醒、心神不安、遇事易驚、虛煩不得眠,常伴有氣短乏力、心悸自汗等症狀,舌質淡白,脈細弦。治療宜益氣鎮驚、定志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酸棗仁、牡蠣、夜交藤等。

噁心嘔吐-胃氣不合

脘腹脹滿、脾虛胃弱、食滯不化、噁心嘔吐、噯腐吞酸、脹滿疼痛、大便質硬。舌苔黃膩,脈滑數或弦滑。治療以和胃化滯,方用越橘丸和保和丸加麥芽、炒萊菔子,便秘重的加大黃。

失眠除了會讓人疲倦、沮喪、易怒外,也會造成血壓的劇烈變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增加。除了中藥治療,還可以透過食療滋養安神,葡萄、蓮子、小米、靈芝、百合、龍眼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