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32 下背痛&糖尿病針灸治療案例】

下背痛是現代人常見的不適,根據台灣家庭醫學會的統計數據,在台灣有八成以上的成年人有下背痛相關經驗,常見下背痛原因有:退化性椎間盤、腰部扭傷、壓迫性骨折、脊椎滑脫、椎間盤突出,發炎性關節炎、感染、骨盆腔發炎、腎結石、攝護腺炎等,其中最常見原因為肌肉拉傷。

下背痛治療方式

1.休息冰敷熱敷:對於急性肌肉損傷,休息是自我修復的良好方式。冰熱敷交替能夠減輕疼痛,促進血液循環等。

2.藥物治療:肌肉鬆弛劑、止痛藥、類固醇等。

3.物理治療、針灸治療、針刀等。

4.護具輔助:固定姿勢,減少急性期損傷,但應避免因為疼痛而長期不活動肌肉。

實際案例

71歲病人下背痛約半個月,位於右側下半部豎脊肌,NRS:4,疼痛性質為痠痛,向後仰時疼痛加重,腰部左右轉側不利,休息後緩解,無明顯外傷史,糖尿病服用藥物中,糖化血色素數值高,藥物服用不規律。

複雜針灸治療

關於這位病人,初診時以下背痠痛為主要表現,經問診得知患有糖尿病,且控制情形不佳(糖化血色素數值偏高)。由於痠痛情形較明顯,無法鑑別出是否有糖尿病神經病變,因此先以一般針灸並開立藥物的方式治療,藥物部分也以緩急止痛,疏經活血方式調理。(糖尿病患者出現周邊神經功能障礙,但找不出其他致病原因時,可能是受糖尿病神經病變影響)

隨著針灸療程的進行,下背痠痛狀況持續改善。案主為退休工人,早期活動勞損多,肩周肌群時常有痠痛麻木不適感,基於對診治醫師的信任,選擇在下背痠痛改善後告知肩頸痠痛等不適,診察後發現案主的肩袖肌群有程度不等的痠痛,也因為痠痛造成姿勢代償導致當下疼痛的感受位置有所變化,同時右手小指有屈伸不利情形。再來因先前下背酸痛減輕,原本肢體麻木不適的情形逐漸顯現,無法排除為糖尿病所帶來的神經病變影響。和病人充分討論後,決定加強針灸治療的強度,加入熱療及電療等針灸輔助治療,並且先後加強近端以及遠端的肌群刺激,到第三週期的療程後,病人只剩下右手小指屈伸不利情形,先前下背痛及肩袖肌群痠痛情形改善許多,且先前腰部麻木不適感也逐漸舒緩。

blue skies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

探索更多來自 林易平中西醫師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