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勞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在劇烈運動或腦力激盪後,會有暫時性的疲 勞感出現,經過適當的休息後通常能在短時間內恢復。有些疾病會造成慢性的疲倦感,例如:自體免疫疾病、感染性疾病或癌症等等。但也有一些疲勞總是無法找到真正的原因,於是有了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
診斷需排除其他可能原因
然而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相當嚴謹,首先必須有持續六個月以上休息無法緩解的不明原因疲倦感,且需排除掉可能造成疲勞的原因。且疲倦程度必須造成日常活動力下降一半以上,且必須符合一些次要標準及生理指標。症狀包括:咽喉部疼痛、輕度發燒、無法解釋的頸前後或咽狹部淋巴結疼痛、無法解釋的全身肌肉乏力,長時間動腦或勞力活動後,感到很長時間的全身疲勞、頭痛、遊走性關節痛,但無紅腫、精神症狀或睡眠障礙等。
解鬱補虛不可偏廢
慢性疲勞較接近中醫虛勞的範疇,《金匱要略》中對虛勞病有分類記載,如虛煩虛勞不得眠的心勞;勞力過度造成的行勞;房室不節所致的房勞等。現代人的慢性疲勞族群多為虛實夾雜,若治療只以補益著手,則常見療效不佳,解鬱與補虛需同時兼顧。具體的針灸選穴方向有下列幾種:1.行血理氣解鬱:以理氣疏肝為主,常用穴位有百會、印堂、神庭、內關、太衝。2.養血補虛:以健運脾胃中焦為主,脾胃司氣血生化,常用穴位為足三里、三陰交、關元、天樞、氣海、中脘等。3.安神醒腦:選用頭部穴位,如印堂、神庭、四神聰、百會等。
日常保養
慢性疲勞日常保健有許多方法:戒菸酒;控制體重,少吃重油重鹹,或精緻高糖食物;服用綜合維他命;保持規律運動習慣;白天小睡片刻,以不超過半小時為原則;改變生活型態,適當紓解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