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7 緩解疲勞,中醫能效勞】

忙碌的現代人往往身兼數職,在努力扮演好不同角色時,疏於對自身的照顧,時常睡眠不足,營養不均衡、體力透支。隨著不同挑戰出現,壓力不斷地累積,生活上逐漸無法調適,許多意想不到的症狀接連出現,原本以為只是自己太累了,只要休息一下就好,但有時事情的進展不如我們的預期。究竟怎麼樣的疲勞算是正常現象?又有哪些是需要格外注意的情況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聊什麼是疲勞。

疲勞常見原因

造成疲勞的原因有許多,底下列出幾項常見的原因,可以幫助大家檢視自己的身體狀況,針對原因改善疲勞。

1.不均衡的飲食:外食較多,容易攝取過多高油高鹽食物或精緻澱粉,造成血糖的劇烈波動,容易讓身體感到疲勞,過度加工的食品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建議多攝取原型食物。

2.水分攝取不夠:水分佔了身體70%組成,身體的新陳代謝會受到水分攝取量的影響,水分攝取不足,則體內循環以及器官的機能都會下降,進而導致體力不佳。成人每日建議飲水量為「每公斤體重攝取30-50c.c.的水」,一位70公斤的成人一天建議攝取的水分是2100c.c.~3500c.c.,運動出汗較多時要額外補充。

3.睡眠不足:睡眠不足是造成疲勞的最主要原因,每天需睡6~8小時,且維持規律的作息。翻來覆去睡不著,入睡時間大於半小時、睡眠中斷兩次以上,或比自己預定起床時間提早半小時以上,且沒辦法再睡回去,以上情形都屬於睡眠不佳的狀況。想改善睡眠,可以試試減少睡前使用3C產品,保持通風、安靜且無燈光的睡眠環境,避免睡前1小時大量喝水或進食。除此之外,白天午睡時間過長會影響夜間睡眠的品質,建議白天午睡時間不要超過半個小時。

4.長期壓力影響:高壓的環境會讓神經處於緊繃狀態,當神經長時間無法放鬆,身體會感到疲勞,平時應適當放鬆心情,尋找合適的紓壓管道,讓身心獲得充足休息。

5.疾病因素:內分泌疾病、感染性疾病及許多慢性疾病都會造成身體疲倦,反過來說,若身體時常疲倦,且在休息後仍然無法緩解,建議儘早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6.藥物的副作用:感冒藥、安眠藥、抗憂鬱藥物等都可能早成身體疲倦。

7.缺乏運動: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除了容易肌肉無力虛弱外,也會影響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建議平時抽空適量運動,不但可以強健肌肉骨骼,也能提升睡眠品質,減緩疲勞。

暸解慢性疲勞症候群

疲勞是種複雜且時常發生的症狀,正常疲勞持續時間短暫、誘發原因清楚、且在獲得適當休息後就能改善。若有長期性、發生原因不明、休息難以恢復的病態疲勞,則有可能是慢性疲勞所帶來的不適。

慢性疲勞症候群診斷

慢性疲勞症候群的診斷需符合以下條件:

第一項:出現反覆出現且持續的嚴重疲勞,且並非因過度勞動所致,症狀無法透過休息而改善,活動力明顯下降,以上出現至少六個月。

第二項具有下列症狀中四條或以上,且持續存在或反覆發生六個月以上。

1.活動過後感到極度疲憊

2.睡眠無法改善疲勞

3.記憶力或注意力下降

4.與以往不同型態的頭痛

5.腋下淋巴結腫痛

6.重複發生的喉嚨痛

7.肌肉痠痛

8.非發炎性的多發關節痛

第三項:體檢及常規檢查沒有明顯異常。

以上第一、三點符合,且有第二項中的4條,則可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慢性疲勞症候群原因

慢性疲勞症候群又稱為肌痛性腦脊髓炎(Myalgic Encephalomyelitis),確切病因尚無定論,現代醫學對於慢性疲勞的可能原因有以下幾項:

1.荷爾蒙失調:腦下垂體、下丘腦產生的激素或是腎上腺分泌異常。

2.免疫系統紊亂:慢性疲勞症候群可能與身體的慢性發炎有關係。

3.病毒感染:一些病毒感染被認為與慢性疲勞症候群有相關,像是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EB病毒)及第六型(HHV-6)、腸病毒、反轉錄病毒、萊姆病等。

中醫如何看待疲勞(十五分)

中醫典籍中沒有慢性疲勞症候群的病名,依照臨床症狀來分類,屬於「虛勞」、「鬱症」、「百合病」、「臟躁」等範疇。《黃帝內經》中就有「罷極」、「身重」、「四肢不欲動」等描述疲勞的症狀。依照不同原因造成的疲勞,有所謂的五勞七傷,五勞分別為: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七傷為:大怒氣逆傷肝、憂愁思慮傷心、飽食過度傷脾、形寒飲冷傷肺、久坐濕地傷腎、恐懼不節傷志、風雨寒暑傷形。

五勞七傷

1.久視傷血指得是過度使用眼睛,會導致血虛,視物模糊

2.久立傷骨解釋為站立太久造成骨頭的負擔,關節容易疼痛變形。

3.久行傷筋代表行走過多影響肌肉韌帶的功能,使得肢體活動不利

4.久臥傷氣說明躺臥太久會讓人精神欠佳,活動能力下降。

5..久坐傷肉指長時間坐著不活動會導致肌肉流失。

6.大怒氣逆傷肝,過度的情緒會傷肝,導致脇肋脹滿不適。

7.憂愁思慮傷心,時常憂慮會引發心煩、驚恐,或是記憶力減退。

8.飽食過度傷脾,脾主運化功能,為後天之本。

9.形寒飲冷傷肺,受到風寒及喝冷飲會造成氣虛,容易咳嗽或鼻塞。

10.久坐濕地傷腎,過多體力勞動、久坐過矮的椅子或潮濕地板容易引發腰酸背痛,下肢冰冷感。

11.恐懼不節傷志,過份恐懼影響心神,會導致精神狀態不佳,情緒抑鬱。

12.風雨寒暑傷形,長期暴露於風雨或極端的氣溫當中,使得人體的氣血受到影響,導致皮膚及毛髮狀態變差。

虛實夾雜

慢性疲勞症候群在中醫觀點來看,以肝、心、脾、腎為關鍵,肝鬱氣滯,心神失養,脾腎不足為病理機轉,屬於本虛標實且虛實夾雜,以肝氣不舒,心緒不暢為本;心、脾、腎等氣血不足為標。

肝主筋、主情志、主疏泄。情治活動與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關,肝氣鬱結,則善太息,抑鬱寡歡。肝氣太過,則會造成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等。

心藏神,主血脈,勞神過度,耗傷精血,心血不足,則心神失養,出現健忘、心慌、失眠、氣短等症狀。

脾為後天之本,主肌肉四肢,為氣血生化之源,負責運化水穀精微及水濕。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會損傷脾胃,造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出現頭暈頭痛、食慾不振、腹脹腹瀉等症狀。

腎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充腦,藏精,開竅於耳。勞役失常會耗傷腎精,腎精虧虛則九竅不利,可見頭暈、耳鳴、疲勞等現象。

未病先防

中醫自古以來就重視預防醫學思想,未病先防是指在人體尚未發生疾病或內在疾病還沒明顯表露之前,就藉由各種養生方法,如食療、運動、情治調養、中藥、針灸、等,來調整人體臟腑陰陽平衡,增強體質,固護正氣,防止疾病的發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不會因為沒有確切診斷而疏於治療,著重在防微杜漸。

心神同治

形體的病變與情緒的失衡會交互影響,「調神以治形」,「告之以其敗,語之以其善,導之以其所便,開之以其所苦」,透過解除病人的消極情緒,喚起積極思維,來調暢氣機,促進身體臟腑氣血運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治形以療神」中醫師藉由治療疾病來改善心理狀態,心神同治。

減壓放鬆小妙招(十五分)

平常看診醫師總是叮嚀睡眠充足、適當運動、保持心情平穩、少吃冰等,這類看似廢話的提醒,時則蘊涵了重要的養生概念。養生的意義在於把握分寸,凡事過猶不及,維持中庸的生活型態,日常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會帶來長期的影響。

四氣調神

四指得是四季,氣為氣象,四氣指得是春夏秋冬四時的氣候,即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中醫認為人們應該順應四時氣候變化,調養精神情志。

春天是草木生發的季節,天地生機煥發,萬物開始欣欣向榮。應多到室外散步,並伸展四肢,感受自然的生發氣息,並且不要扼殺大自然的生機。

夏天是萬物繁榮,開花結果的季節,天氣炎熱。人們應保持情緒平和不毛躁,讓體內的陽氣自然宣散,保護身體機能滋長。

秋天是果實成熟,天氣清肅,草木凋零,人們應當早睡早起,減輕深秋肅殺氣息對人的影響,不要過度宣洩情志,順應秋季內斂的情勢。

冬天是生機閉藏的季節,日出時間較晚,人們應當早睡晚起,避免大量出汗而使陽氣喪失。

掌握幸福三原色

生活有時會缺乏動力,或是感到疲憊不堪,追求幸福是人生的意義及目標,從事能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是舒壓的好方法。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不見得相同,有研究顯示,當我們感到幸福時,腦內會分泌一百多種神經傳遞物質。日常幸福感的來源大多來自多巴胺、血清素與催產素的分泌,許多人將這三者稱為幸福三原色。多巴胺分泌時,會心跳加速,產生興奮的幸福感;血清素分泌時,會感到安定、放鬆與清爽;催產素分泌時,會感受到被愛包圍的幸福感。

那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使我們的幸福三原色發揮作用呢?運動或身心健康相關的活動能讓血清素分泌增多,屬於身心健康的幸福感;陪伴家人朋友等與人交流的行為會增加催產素分泌,屬於關心與被愛的幸福感;而財富與地位等會促進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屬於成就的幸福感。

如果想要有均衡的生活,要將獲取幸福感依照重要程度排序,先追求血清素幸福、再追求催產素幸福,最後才是多巴胺幸福。也可以看作先追求身心健康、再講究關係與愛,最後才是財富與成功。當我們將成功看得比健康重要時,會犧牲睡眠和運動的時間,許多人堅信「愛拼才會贏」「努力才會成功」,加班或熬夜等有害健康的行為會讓人過度緊繃,也容易累積疲勞,血清素幸福缺乏時,容易產生慢性疾病或精神疾病。當把成功看得比人際關係重要時,會埋首於工作而忽略對身邊人的關心,甚至常常無法和家人一起用餐,最後就算事業獲得成功,對於幸福感的感受也會被打折扣,缺乏催產素幸福時,會感到孤獨、被孤立,缺乏被關愛的氛圍。健康是一切的基本盤,有了健康後再追求良好的人際關係,然後再從容地努力,以追求事業上的成功。

健康飲食改善疲勞

1.支鏈氨基酸(BCAA)緩解疲勞:有在運動健身的人對支鏈氨基酸應該不陌生,支鏈氨基酸能提升運動表現,加速肌肉復原,也能減少運動後產生的疲勞。但就算沒在健身的人也可以多攝取,因為支鏈氨基酸可以提高血清素濃度進而緩解疲勞,奶類、魚類、肉類、大豆製品等都富含支鏈氨基酸。

2.鎂、鋅有助穩定情緒:鎂跟鋅是讓心臟、神經及肌肉正常運作的重要成分,有助於減少焦慮、穩定情緒,並提升睡眠品質,常見的食物來源有小魚乾、堅果、海鮮以及奶類。

3.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在受到紫外線、輻射、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或是長期處於壓力狀態時,會產生許多自由基,造成身體加速老化且容易感到疲倦,多吃菠菜、芭樂、奇異果、花椰菜、青椒等富含抗氧化營養素的食物,可以對抗自由基的產生,改善容易疲倦的情形。

4.補充B群提升活力:B群是常見的保健食品,對身體有許多好處,首先,維生素B群能促進身體能量的轉換,幫助代謝更順暢,其中的B6可與B1.B2作用,幫助色氨酸轉換為菸鹼酸,達到放鬆助眠的效果。B3可以改善循環。葉酸(B9)與B12有助於紅血球的形成。維生素B1,B2,B3可以促進酒精代謝。

居家穴位按摩

平常可以按摩刺激以下五個穴道,舒緩疲勞的症狀

百會

百會穴可益智健腦,記憶力減退或無法專注的人不妨可以嘗試看看。

太衝

太衝穴可協助調暢肝氣、紓解壓力,平時工作忙碌,火氣較大的朋友可以多按太衝穴。

太溪

太溪穴可以補益腎氣,提升精力。

內關

內關穴可改善心氣虛體質,頭暈、胸悶、心悸時按摩也有助緩解症狀。

足三里

提升脾胃功能,補益氣血

photo of man sleeping on sofa
Photo by EKATERINA BOLOVTSOVA on Pexe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