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5 妥瑞症的中西觀點】

妥瑞症的診斷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需滿足以下四項條件:一、病程中某段時間,曾出現多種動作型抽動及一種以上的聲語型抽動,不一定同時發生。二、抽動發生時間超過1年以上。三、在18歲以前出現,四、非起因於物質使用或是其他疾病。

常見三大症狀

臨床症狀有分為三大類:1.神經症狀:無意識的症狀或一系列行為,常見的行為有咬唇、搖頭、聳肩、眨眼、反覆咳聲、手抖、腳抖、挺腹吸氣等。2.伴隨精神症狀:吐舌、翻白眼、地上翻滾、敲桌子、撞頭、自傷、雜物、穢語、聲語證(鳥叫聲、狗叫聲、鴨叫聲、狂吠)。3.伴有情緒障礙:謾罵、躁動、易怒、頂嘴等。

致病原因及評估方式

妥瑞症平均發病年齡為6歲,在10到12歲之間到達高峰,大多數患者在成年後症狀改善或消失。根據目前證據顯示該疾病與家族遺傳有很大的關係。部分學者認為是由紋狀體多巴胺活動過度所致,較嚴重者可能為基底核和大腦額葉皮質下的聯繫出現狀況。

評估方式使用YGTSS(Yale Tic Severity Scale)評估量表,現代醫學的常規治療包含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常見用藥為多巴安促效劑(dopamine D2 agonist),但會有食慾增加、頭暈、噁心嘔吐等副作用。

幼科驚風八侯

以中醫觀點來看,「抽動」、「瘈瘲」等最接近妥瑞症的臨床表現,傳統的辨證論治以肝腎陰虛與脾虛痰聚為大宗。其中肝腎陰虛型可見肝風內動,出現眨眼、聳肩等動作;脾虛痰聚型常見於嗜食甜食或肥甘厚味的患者。「幼科驚風八侯」裡記載搐(胕臂伸縮)、掣(肩頭相撲)、搦(十指開合)、顫(手足動搖)、反(身仰向後)、引(手若開弓)、竄(目直似怒)、視(睛露不活),對腦神經病變做了詳細的描述。除此之外也有類似病症的描述,「心藏神,心病故主驚也。肝屬木,肝病故主風也。若心熱肝盛而觸驚受風,則風火相搏,必做驚風之症」。

針藥並進改善症狀

有研究指出,每天一次的針灸治療(百會、太陽、合谷、神門、風池),持續1到3個月後,能夠加成haloperidol的療效,降低患者的YGTSS分數。錢乙主張「急驚治以涼瀉,慢驚治以溫補」,治療妥瑞症的神經症狀可用息風清熱藥,像是鎮肝息風湯、小柴胡湯、柴胡疏肝湯、知柏地黃丸、柴胡龍骨牡蠣湯等。情緒症狀較明顯者以重鎮理氣藥為主;虛證可加入白朮、人參;躁狂熱盛者可以酌加瀉下清熱藥。 妥瑞症的免疫致病機制包括免疫反應、基因表達、細胞因子作用、壓力或環境影響,也和過敏性疾患息息相關。氣喘、過敏性鼻炎、異味性皮膚炎等皆被證實與妥瑞症發病率呈正相關。因此在辨證論治思維中,除了肝、脾以外,也要審視患者的肺系或營衛是否有症狀風。

busy mom working on laptop and noisy children running around
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