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投資理財,第一步不是學如何管理錢,而是學習管理自己資產,每個人身上最重要的資產,不是房子車子,更不是銀行帳戶裡的數字,而是擁有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每個人身上最有價值的天然資源。如果將注意力當成貨幣,跟過去幾年對比其價值早已水漲船高,注意力需求增加快速,但生理性的條件卻無法改變,造成了嚴重失衡。注意力可以被消費,也可以被儲存或投資,拿去用在休閒娛樂就是一種消費,拿來認真上班及學習就是一種投資。繁雜的訊息會進入我們的腦中,默默地影響我們的各種行為。
減法的力量
管理注意力,可以使用「減、加、乘」三個步驟來達成,與其當一塊海綿什麼都吸收,如何減掉不必要的注意力浪費是更好的選擇,在感官膨脹,物慾擁擠的環境下,斷捨離能幫助找回自我。完成減法後,使用加法去堆砌真正有用的能力,像是健康、知識、習慣、技術等。再來是乘法,洞悉大局,找對時代的風向,聚焦在對未來真正有幫助的事情,藉此放大過去自己所累積的實力。價值一旦被創造,就可以隨著時間持續累積,且不斷放大。
求知權的重新分配
趨勢的改變隱含了大量的機會,比起過去二十年,智慧型手機、串流影音等的發展,讓現在要學習新學問變得相當容易,大至如何生活規劃,小至如何做好衣物收納,只要握有時間及注意力的籌碼,我們便能在這廣大的市場中換得我們需要的知識。社會出現了過去不曾存在的供需,求知權正在重新分配,願意投注時間和注意力的人,都有能力取得知識並且彼此交換,不再是掌握資源的人絕對優先。掌握好自身的注意力籌碼,時間花在哪裡,成就就在哪裡。
暸解距離目標還有多遠
投資理財中,很多人認爲設定目標是最重要的事,但更重要的是暸解目前的身價是多少,以及距離目標還有多少差距。身價的簡單評估方法,就是算出自身的資產淨值,也就是個人資產減去負債。資產的來源有許多種,像是薪資、獎金、資本利得(交易所得、利息),負債的形式有卡費、房貸車貸、稅金、保險費、手機費、串流平台訂閱費等。淨值才是我們真正所擁有的,在還沒扣除負債之前,我們擁有的東西並不完全屬於自己。認識自己的身價在哪,會更清楚什麼錢該花,什麼錢不該花,面對誘惑時比較能警醒自己,也才能真正算出與目標的距離。
做好風險控管
除了投資理財,健康排在更前面的順位,不論投資的目標是為了提早退休,還是想讓生活有更多的選擇,少了健康,其他條件再理想也沒有用。風險存在,但不見得會發生,隨時準備好面對最糟的情況,是一個成熟大人所需要具備的能力,自己的未來若想自己掌握,平常就要多累積健康的籌碼,並隨時存有風險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