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5 喉嚨卡痰老是清不出來?認識梅核氣】

咽喉總是有腫塊感,感覺喉嚨卡痰卻總是咳不出痰來,或是感覺喉嚨的食物吞不下去,且在吞嚥口水時症狀更明顯,這種情況有可能是慢性咽喉炎或喉球症的表現,造成原因可能為上食道括約肌功能障礙、非典型胃食道逆流或心理因素等。

咽中如有炙臠

梅核氣一詞最早見於《赤水玄珠》:「梅核氣者,喉中介介如梗狀」,屬於痰氣互結的病理範疇。朝元方《諸病源候論》:「咽中如炙肉臠侯,此是胸膈痰結,與氣相搏,逆上咽喉之間結聚,狀如炙肉之臠也。」《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膽病者,善太息,口苦,嘔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將補之,咽中吤吤然數唾。」

梅核氣屬於鬱證的範疇,以肝、脾功能失調所致的氣鬱痰阻為主要發病機轉。常見證型有肝氣鬱結、氣鬱化火、氣結痰阻、心神失養、心脾兩虛、陰虛火旺。

肝氣鬱結型

精神抑鬱,胸悶痛、善嘆息、情緒不寧,婦女月經不調,經前乳脹腹痛。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為疏肝解鬱,方用柴胡疏肝散。

氣鬱化火型

性情易怒急躁,目赤頭痛,口苦,嘔惡吞酸,胸悶脅脹,口乾便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法為清肝瀉火、解鬱和胃,方用加味逍遙散。

氣結痰阻型

咽中不適,如有炙臠,咳之不出,嚥之不下,胸脅悶脹。舌苔白膩、脈弦滑。治法為化痰解鬱,方用半夏厚朴湯。

心神失養型

精神恍惚,心神不寧,悲傷欲哭,心煩不得臥,坐臥不安。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治法為養心安神,方用甘麥大棗湯。

心脾兩虛型

健忘失眠,食慾不振,便溏神疲,心悸膽怯,面色不華,頭暈。舌淡、脈細弱。治法為益氣養血,補益心脾,方用歸脾湯。

陰虛火旺型

易怒心煩,心悸眩暈,少寐,腰酸遺精,婦女月經不調。舌質紅、脈弦細數。治法為鎮心安神,滋陰清熱,方用清肝飲。

18歲患者女性從國中開始咽喉中有異物感,飯後症狀加重,不定時會想清喉嚨,數年間症狀無加重或減輕,曾至耳鼻喉科診治但症狀無改善。案主無鼻過敏、胃食道逆流或其他消化道疾病。體型中等,精神狀態佳,偶鼻塞鼻癢打噴嚏,平時喜熬夜晚睡,一天睡眠時間不到六小時。二便平,行經期大便較軟散。月經週期不規律,經行腹痛偶服用止痛藥。

案主自青春期後情緒起伏較大,肝主疏泄,喜調達,過多的情緒會造成肝氣鬱結,氣結循經結於咽喉。病久肝鬱乘脾,脾氣虛使得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乏源,津液不得輸布而積聚成痰,痰器互結於咽喉,出現如異物梗阻的症狀。肝氣的疏泄功能與女性月經週期密切相關,肝鬱造成月經不調,而經後瀉泄也是肝鬱乘脾的表現。治法以調理氣機為主,方用柴胡疏肝湯、旋覆代赭湯、蘇子降氣湯及補中益氣湯。

brown anole lizard on the rock
Photo by Dane S on Pexels.com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