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感覺身體沈重,疲倦感整日且過中午後更顯著?濕熱體質的人除了會有以上表現外還會有面色發黃、口苦口臭、呼吸淺快、皮膚較易長痘痘,大便質地較黏難出等等。今天分享一位濕熱體質調理案例,透過恢復身體的平衡來排出身體多餘的濕氣及熱氣。
痛經、汗皰疹
29歲女性自初經(13歲)以來經前小腹痛,疼痛拒按,經行兩天後緩解,經前小腹悶痛VAS:6,時常需服用止痛藥物。LMP:1/3,月經週期間隔30天,行經期7天,經色暗有血塊。怕熱活動後汗易出,睡眠情況尚可,夜尿1~2次,回睡可。食慾可,大便1~2日一行質較黏,小便可。無胸悶心悸。開始工作後三餐不定時,右手食指及中指汗皰疹反覆發作約5年,時有小水泡數量數顆,時脫皮甚至龜裂。疲倦感重,勞累時情緒不佳且自覺身體沈重。整體精神狀態較差,少言語速慢,脈滑數。
素體氣虛&飲食失調
案主素體氣虛,平時身倦懶言語速慢;氣不攝津,造成活動後汗易出;脾氣虛使得脾運化失職,痰濕內生,表現為身體沈重且疲倦感重。濕阻氣機,濕性重著,導致衝任不利,不通則痛,表現為經前小腹疼痛拒按,經行數日後痛減。濕鬱久化火,濕熱互結也使得衝任氣機不暢,加重經前腹痛。火煉液成痰,因此經血質稠色暗,且時有血塊。濕困下焦也造成大便質黏難出情形。工作後因工作關係三餐不定時,脾運化不利,進一步加重脾虛濕困,濕熱透表,表現在手指上為汗皰疹,濕性纏綿難解,因此病情反覆出現。
清熱解毒、利水滲濕
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清熱養血。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白芍、當歸補血和營、養血柔肝;梔子、牡丹皮涼血清熱;薄荷芳香開竅;白朮、茯苓健脾益氣;甘草和中緩急,調和諸藥;煨薑強化血行。真人活命飲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腫潰堅。方中金銀花清熱解毒、清散臃腫;乳香、沒藥、當歸活血散瘀、止痛消腫;白芷、防風疏散外邪;陳皮行滯消腫;天花、貝母清熱散結;皂刺、穿山甲潰堅通膿;甘草清熱解毒。桂枝龍骨牡蠣湯調補陰陽、固氣濇精。方中桂枝湯調和陰陽;牡蠣、龍骨鎮心安神;薑、棗、甘草和中。敗醬草清熱解毒,祛瘀止痛、消癰排膿。益母草活血調經。
濕熱內蘊,不通則痛
痛經是指女性在經期前或經期中出現的週期性小腹疼痛,有時痛牽連腰觝,時常伴隨頭暈、噁心想吐、乏力等症狀,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可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原發性痛經常見於未婚或未生育的婦女,多數一來月經時就有痛經症狀,病因爲子宮內膜崩解時製造過多的前列腺素,使得子宮收縮強烈,血流減少造成子宮缺血,因此產生像痙攣一樣的絞痛,有時牽引至下背或大腿前側。前列腺素還會刺激腸胃使之蠕動加快,出現拉肚子的情形。繼發性痛經多由某種疾病引起,常見於已婚的婦女,也可稱為病理性痛經,為骨盆腔內疾病所導致的疾病,常見原因為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卵巢或輸卵管發炎、骨盆腔發炎等等。
汗皰疹又可稱為急性反覆發作型手部濕疹,與汗腺無關,也不是由皰疹病毒所引起,所以不會傳染。急性期容易在手指、手掌或腳掌的兩側長出會癢的小水泡。到了慢性期,皮膚會乾燥、脫屑,甚至龜裂。中醫認為汗皰疹是因風邪聚結,脾經濕熱內蘊所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