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煩悶嗎?待在狹小的空間讓人喘不過氣?不妨抽出點時間外出透透氣,走向大自然,聽聽蟲鳴鳥叫吧。有研究顯示賞鳥或聽到鳥叫聲有益身心的健康,且這種好心情可以持續長達8小時之久,甚至在憂鬱症的人身上也有正面的影響。親近大自然有益身心健康,感到低潮時出外走走,聽聽大自然的聲音,有助於緩解情緒。
壓力是一種選擇
「為什麼我總是遇到這種事情?」「麻煩的事情為什麼找上我?」面對壓力時,許多人會陷入受害者心態,覺得自己毫無掌控的權利,然而壓力是一種選擇,不論壓力因何原因而起,你我永遠都能選擇自己表現出的回應。情緒起伏在所難免,但讓壓力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是成熟大人應該謹慎防範的情形,任何事情過猶不及,不要過度糾結而顧此失彼。
睡得久不等於睡得好
早上起來本應精神飽滿,充滿朝氣準備迎接美好的一天,但有時明明睡眠時間充足,卻沒有充飽電的感覺、昏昏沈沈提不起勁,或者感覺身體四處痠痛,小心慢性疲勞已悄悄走上門。慢性疲勞的症狀有以下幾點:1.喉嚨痛畏寒或低度發燒(35~38.5度)。2.頸部或腋下疼痛性淋巴結(直徑小於等於2公分)。3.全身肌肉無力。4.肌肉酸痛。5.從事過去可勝任的活動,仍會產生全身性疲倦並持續24小時以上。6.廣泛性頭痛。7.移動性的非發炎性關節痛。8.精神或神經症狀,如畏光、健忘、思考力衰退、躁動不安、無法集中精神、憂鬱等。8.睡眠障礙,失眠或白天嗜睡。以上症狀出現超過4個且持續超過半年,同時排除其他疾病的影響,則可能為慢性疲勞。
是疲勞還是過勞?
相較於慢性疲勞,平常比較常見的是過度疲勞,不過臨床上不難鑑別,前者比較常有跨系統的不適,後者則表現為明顯的疲倦感。面對壓力侵襲,身體會做出調整因應,一開始可能會有頭痛、頭暈、血壓升高、心律不整,或是出現睡眠障礙。時間拉長後,身體進入適應期這時疲倦感會減輕,不過此時若沒有適當休息及釋放壓力,則會造成腦神經功能的失調。平時可以安排一些休閒時段,讓身體不至於持續處於高壓狀態,就像健身運動的人,在嚴格管理飲食中間會安排「作弊日」,允許自己適量攝取平時控管的飲食,小小的放縱一下,能讓將來的路更舒適也能累積正向的情緒,有益身心健康。
承認脆弱,不再向外拋出敵意
沒有人是完美的個體,勇於接納自己的不足能夠緩解焦慮的情緒,學習表達體會與感受,不斷地向內探索與向外坦承。有些人在感到卑微和難堪時會忿忿不平,向周圍的人釋出敵意,原因是對自己的敵意太難承受,而將負面情緒拋給外面的世界。坦然接受自己的脆弱,告訴自己即使有不完美,依然接受獨一無二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