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6 尊重如同空氣般重要】

陽光、空氣、水,這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資源,也是萬物欣欣向榮的基礎,存在時並不會有多大的感受,但消失後立刻就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尊重就像人際關係裡的空氣,當人際互動過程中缺乏尊重,立刻就會讓人感到相當不舒服,甚至有如窒息般令人難受,因此如果想在人際關係中如魚得水,勢必要學會閱讀空氣,積極培養尊重他人及尊重自己的習慣。先處理好情緒,再接著進行溝通,儘管不認同對方的說法,仍然需要給予一定的尊重,如此比較容易促成一場良性溝通。

適時拋出禮物給予他人

「你好~這個禮物送你」走在大馬路上時常可以見到滿臉笑容,態度親切的店員。收到禮物時,我們會感到愉悅並更願意付出關注。溝通也是如此,要打造出良好且順暢的溝通,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禮物是相當重要的,禮物不一定要是實質的物品,可以是一個微笑、一句讚美或是關愛的話,都能讓人耳目一新,進而拉近彼此的距離。

情商低的人只會暴力溝通

有些人會說:「我講話比較直,如果有冒犯請多見諒。」在缺乏練習的狀態下,人們的溝通往往不會關注到對方的情緒,也不太會顧及溝通中的氛圍,只會按照心中的想法去闡述,怎麼方便怎麼說,有時甚至得罪別人而不自知。但情商高的人會先處理好情緒和氛圍,懂得延遲滿足,也懂得換位思考,善於營造一個適合溝通的環境。

演說三要訣:坡道、發現、甜點

如何吸引聽眾的注意力?一個好的演講應該要有什麼必須要素呢?在演講的開頭,先建立起演講者與觀眾的橋樑,透過建立連結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接著說出自己的見解,不是強制將觀念或訊息灌輸到他們的腦中,而是引導聽眾在演講過程中有所發現與省思。結尾時可以準備一個「甜點」,不論是驚喜的、發人省思的,還是耐耐人尋味的觀點或知識,都能起到很好的演講效果。

已被滿足的需求不再是行為的動力

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需求層次理論,是解釋人格的重要理論,按照需求的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當滿足較低層次的需求後,人們便會開始向上追求,反過來說,已滿足的需求不再是行為的動機,只有未滿足的以及新產生的需求,才會引起人們追求的慾望。因此要知道人的需求是什麼,就要先看他已滿足的需求是什麼。

woman with white sunvisor running
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com